3月28日,湖南张家界一网友爆料张家界市农业局把炒茶叶的机器贴封条,不准农民自己炒茶。视频显示,封条单位为“永定区莓茶生产加工棚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”。3月29日,张家界市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,为了提升莓茶产业质量,当地正在开展莓茶行业小作坊整治行动。
杀青机被贴上封条
据最初爆料人称,农民的炒茶机之所以被农业部门贴上了封条,是因为官方要求办理炒茶证,不然就要农民将新鲜茶叶卖给企业统一加工,但这样的话,农民收入就会减少。封条本来看上去就挺“打眼”,再这么一说,更加引发网友议论,有人表示,农民炒茶也需要办证吗?是不是为了让企业赚钱,损害农民利益?
其实,农民炒茶还真的是需要办证的。茶叶虽然一般不会直接拿来吃,但因为是很常见的饮品,所以法律上被归类为食品,适用于食品安全法。农户在家里买机器或者是手工炒茶,一般属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,哪怕是“小作坊式”地食品生产经营活动,也应该办理营业执照、健康证明、食品流通许可证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等资质证明,并且只能在集中交易市场、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,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、时段经营,是不可以全国销售的。
而据记者探访,炒茶机被封的这家农户,就是因为没有办理相关证件,所以被要求暂时停止炒茶。为了确保证件办理好之前,农户不擅自在家加工茶叶,所以相关部门给其设备贴上了封条。客观而言,食品安全大于天,小作坊也不能不讲规矩,无证经营本身就是违法行为,当地相关部门也是正常履行职责。如果小作坊的卫生条件和安全管理措施不达标,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能力,产生了相应的风险和隐患,最终权益受损的不还是消费者吗?
需要强调的是,当地整顿市场、将特色产业提质升级的初衷是好的,但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,精准施策,加强引导,保护基层茶农的权益。很多农民家庭就是靠着种茶、炒茶、卖茶维持生计,不能砸了人家的饭碗。说到底,要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,最后还是为了助力乡村振兴,让农民们越过越好。所以,在加强监督管理,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过程中,也要充分倾听民意,贯彻自愿原则,尊重市场规律,实实在在地澄清事实,解决问题,提供帮助,万不可简单粗暴,强硬执法,伤农误事。
近年来,各地都有越来越具体的法规,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合规性、规范性指引,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,改善生产经营环境,提高茶叶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,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,提高产品标准,去做更好更精更安全的特色产品,这其实也是发展特色农业,培育致富产业,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之举,更要实实在在地将好事做好,让农民增收,让乡村兴盛,让这一缕莓茶香能飘得更远,沁人心脾。
来源:极目新闻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